/>

淮阴工学院平面交叉口智能信号控制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简介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教学目标明确,难度阶梯性增加,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度高

该实验秉持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理念,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大教学目标,构建“基础认知、设计训练、应用探索三层递进知识体系,由易到难设计了12个交互步骤。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具备规律探究与验证、综合设计与优化等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树立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对交通运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2)教学内容瞄准工程需求,紧密围绕信号控制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化持续建设

该实验瞄准智慧交通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交叉口信号控制核心问题,系统梳理《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从信号相位、信号周期、绿灯时长、信号协调四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和实验模块,指导学生在参数设计、实验评价与优化等方面树立工程应用意识。

3)教学方式上以生为本,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主线,引领学生通过比较法、引导法和观察法等实验方法进行学习

该实验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知识体系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认知渐进逻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创建12个实验步骤,采用交互体验式容错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综合应用了观察法、引导法、比较法等实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枯燥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考核,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实验建立了交互操作赋分模型,明确每个交互步骤的优化方向,引入容错机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交通量与饱和流量、信号相位与周期时长、绿灯时长与延误等知识规律。如果操作有误连续2次,该步骤分扣除,为保证实验正常开展,系统将自动赋值运行。